close

18日-預測?

剛當導遊的時候,上了正哥的車學習怎麼樣帶團,在那為時不多的日子裡,我學習到一個重點。

就是一個好問題比一個好答案難多了。

不管是正哥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前輩,都會在結尾的時候問上"有沒有問題?"

基本上都會說沒有問題,但是沒有問題其實是正常的,因為我們都還沒有做過怎麼會有問題呢?

可是在那個當下如果你不問個問題人家會覺得你只是在應付了事,或者會想是不是自己沒有說到什麼重點?

所以在那個當下,都要想盡辦法生個問題出來,而且這個問題不是只有僅僅像是1+1=2這樣直線性的問題。

要去模擬一個情境,然後說出了你的想法,你的做法,然後問有什麼更好的方式來提問,就算其實你已經知道了答案,但你就是要問。

一個好問題可以顯示出是否真的了解了狀況,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顯示出你不是只是個伸手牌,是經過自己想過後而做出來的方式,最後在聞人還可以把對方的高度提升上來。

問題的質量一定要大於答案的質量

帶團的工作做久了,常常會對客人進行一個預測的動作,看他的衣著鞋子首飾皮箱來判斷對方口袋的深淺。

會去模擬他們在我說完這段話以後會他們會顯現什麼樣的動作,如果說到想學習察言觀色的方法,導遊這份工作歡迎您~

所以對於自己而言,身上已經有一定預測技能的經驗。

那為什麼我不把這份預測的能力方在自己的身上呢?

今天看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,然後去預測5年後,7年後的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。

不用去預估明年會變的怎麼,因為照著以往的經驗,明年應該會跟現在差不了多少。

健身是一個投資報酬率很高的事情,你只要堅持健身一個月,下個月身體就會有一定的改變,身體是不會背叛的。

但是現實生活就不是講求一份耕耘一分收穫了,要耕的比別人久,比別人深,然後比別人運氣好一點,才可能會收穫一分。

現在是個大家都希望速成的時代,但是速成的都是消費速度,而不是自己的能力,能力還是需要時間來打磨的。

對短期的預期不要太高,對長期的預期不要過低。

因為工作的循環,都習慣將思維定位在8天內我要怎麼做,然後在最後一天得到業績收益,那為什麼不規劃自己的計畫到8個月後,甚至是8年後,我為了自己得到了什麼收益?

貪婪來至於無知
貪婪就是想要本來就不屬於自己的東西
所以要獲得什麼最好的方法,就是讓自己配的上對方。

舉個例子
大學時代打壘球,我守右外野,看著左外野的同學擊殺數最多,酸溜溜的說了一句,因為球都往左外野飛的多啊,當然擊殺數多。

那時學長說,他是因為有那個能力才站左外野守備的,不是因爲左外野接的球多才顯出他的能力。

所以說我現在想要未來我可以進入財務自由的世界,但是現在看自己有財物自由的條件嗎?
如果沒有,財物自由對我來說,

這就是一種看不清自我而導致無知的貪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