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楚漢相爭,項羽輸了,最後的大贏家劉邦建立了我們所熟悉的第一個長久的大王朝。
小時候書本大致上是寫說在西漢初期,漢高祖體恤百姓,經歷了秦朝的壓榨和楚漢的爭奪,
老百姓真的累了,所以在初期採用了道家的無為而治讓老百姓修養,而後面有名的文景之治,更讓漢武帝時期達到了一定的高峰。
課本是這樣寫啦,但是當時在上位的人真的是這樣想嗎?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。
我們先來說一下秦朝統一的方式,秦始皇能一統天下,靠的是爺爺爸爸打下來的產業,經過戰國時期的變法增強,那時在秦國內已經沒有可以跟君主對抗的勢力了,所以秦始皇可以用法家的專點來統治和擴張,
簡單的說那時他有錢有兵有部下卻又沒人管,真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。
但劉邦起家靠的是民間的團體勢力,他跟那些武裝團體是以合夥人的身分一起打天下的,如果那時劉邦想用武力讓這些合夥人屈服,
不好意思,在當時還真的打不贏,
所以沒有武力用法家就不對,用儒家那一套規章條文來束縛又怕造成人家反感,
那道家的什麼事都不做事剩下來的最後選項了。
可是這邊真的要佩服劉邦一下,他心臟真的很大,劉邦稱帝後,超大方,把全國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封給了合夥人們,其實一開始跟周朝的分封沒什麼區別,
但是時代的推演帶來的是經驗技術的累積,那時候劉邦已經學習到了秦朝治國的經驗了。
在商鞅變法時期,有法令說,一個家有要是有兩個男丁卻不分家的,那個家庭的賦稅加倍。
在一個村子裏面所有的所有的住戶都必須是雜姓不重複的,就是說如果這的村子有一戶人家已經姓黃了,我姓黃的就不可以遷到這個村子裏面,同姓的不許聚居。
這些漢朝全都學了過來,因為用這一招,可以將社會打成散沙,將那些大宗族拆散小家庭。
現在的社會也差不多是這樣,像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我鄰居是誰,雖然透過網路可以達到很多連結,但執行力變弱了。
一開始劉邦想要定首都於洛陽,但張良跟他說,洛陽四面受敵,不是用武之地,
改為定都長安,秦所在之關中之地,地理好,又只有單面面對東邊諸侯,以往的滅項羽的套路又可以拿出來用。
所以身邊有個人才真的是很重要的事情啊。。。
在這邊就可以看出了,當劉邦定都長安的時候,其實早就計畫最後就是要消滅諸侯。
然後劉邦又用了8年的時間,開始把可能會威脅她的異性諸侯幹掉,在幹掉露的同時又把那些地分給他的劉家親戚,
劉邦
但歷史告訴我們,同姓不一定會比異姓可靠。
劉邦早就想到了。
所以他在剪除諸侯的同時,也留下了一些重臣,利用這些重臣跟王爺門來做一個相對的抗衡。
劉邦一死,王爺們果然就開始造反,這些軍功重臣就把它順利的平息了。
又經過幾代皇帝的努力,漢武帝時,同姓王爺的領地也是經過了不斷的分割都消解到小小一塊了,那些當年的重臣門也老的老,死的死,皇家開始就不需要利用這兩個是歷來相抗衡了。
漢武帝
所以無為而治是真的什麼都不做嗎? 只是他做事情的時不想讓你知道罷了。
到了漢武帝時期,
休息也夠久了,內部也沒什麼力量來抗衡自己,法家的老路又不能向秦朝時再走一遍,漢武帝雄才大略,又很想搞一些事情來做。
那時做事情跟秦始皇不一樣啊,根基不同,可是做事情要有名目啊,要名正言順的。
這時儒家體系就可以滿足他了,儒家最擅長的就是有一套自己觀念系統,而你只要接受了我,我就可以用這個系統來證明你的正當性。
儒家建立了一套規範,他解讀了天意,只要不能隨意的違背儒家的教導而行事,但在制度上面,其實還是法家的邏輯。
簡單的說,儒家的思維就是一間房間,你只要不走出這個房間外圍,你在房子裡面你要幹什麼都是可以。
所以儒家給政府提供了安撫人心的藉口,也讓治理有了一定的效率,中國往後2000年的基礎型態就此出現。
儒家的出現也變成奠定為漢人的標準,只要是接受儒家文化,並按造儒家文化的指導生活的人,在古代就被視為漢人。
儒家跟宗教不太一樣,宗教是心靈層面的東西,但儒家文化卻是行為上的表現,而且要在一定的人際關係裡面儒家才會有存在的價值。
簡單的講,儒家行為就是你要跟一群人定居在一個地方才有用。
什麼四維八德把你一人丟在一個小島上這些瞬間都會變的沒有意義。
所以定居的條件就是會生活在一個農耕社會裡面,有的有田人就不會亂跑的固定下來了,所以就有一個現象,就是長城以北的不吃儒家這一套了。
如果今天你是遊牧民族,每天跑來跑去,可能三五個月才看到一次別人,儒家的規範放在自己的身上會顯得一點價值都沒有。
就算你今天是個儒味滿分的儒生,你搬家了,你搬到塞外去開始遊牧生活,你這一代可以沒變,但第二代,第三代過後,後代也會被遊牧的生活把儒家的文化給抹掉。
所以以前中原皇帝派兵去北伐時,那些軍隊打完以後一定都會又回到中原,因為駐軍在那邊成本太高了,你駐軍在外面又不可能每天大把大把的糧草往外面送
,那這接駐軍的就開始就地取材,就地取材就是游牧,然後又被草原給同化了。
所以儒家過不太到長城以北,環境帶給人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。
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史綱50講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